|
回族历史:京北大枪李锡伦
——回族文学研究
京北大枪李锡伦
-----清真寺管委会 文
李锡伦,字恩涛,他因排行第四,又称李四爷,是北京昌平阳坊西贯市村人,回族。西光裕镖局掌柜,西贯市村族长,阳坊地区俚长。生于1876年3月3日,于1936年6月14日归真,享年60岁。他早年就读于私塾,受过经堂教育,习武扑跌(相扑或摔跤),善使8尺大枪(金纂提炉枪),江湖人称京北大枪恩涛。
有史记载,在光绪26年农历7月20日(1900年8月14日),八国联军攻入京师,迫使慈禧太后、光绪皇帝西狩。早上自地安门出紫禁城,中午到达颐和园,这时慈禧才决定第一夜到西贯市落脚。临近傍晚,族长李锡伦闻讯后急忙率村民到村口接驾并安排太后、皇帝在清真寺大殿休息,备好饭食进呈,同时赶制红绸子被褥进奉。连夜又备好了三台骡驮轿,并找来黄色绸缎将骡驮轿围起,供太后、皇帝乘坐,慈禧见后非常高兴。西光裕镖局总镖师李锡钧(事后官封二品顶戴,镖局创始人,李锡伦的大哥,字子恒,号金堂1858-1912年)带队,二哥李锡恩(事后受封六品顶戴)、三哥李锡纯(事后受封六品顶戴)等一众镖师保驾西安。临行前,李锡伦族长又将被褥,漆盒点心,四个50两的银锭等放入轿中压称,并备400石粮食供大队人马路上食用。李锡伦因接驾有功,受封五品顶戴,候选县丞,年 24 岁。其间共有 26 位镖师等人士授封。
慈禧太后、光绪皇帝西行后不久,八国联军侵占了阳坊村和西贯市村,他们把两村百姓都集合到大庙前,四周士兵包围持枪把守,硬逼百姓交出义和团。就在这危急时刻,又是李锡伦挺身而出,面对敌人的枪口毫无畏惧地说:“我是一乡之长,方圆40里若有一个义和团,拿我问罪,与老百姓无关。敌人看到这个人大义凛然的气节,也有几分敬佩,心虚胆怯。收起武器,撤走了。被解救的两村百姓,无不感激万分。
土匪砸明火,抢银楼
银楼坐落在阳坊大戏台东侧,恒泰油盐店北街路西,十九世纪末,著名武师刘九爷在银楼附近开了个武馆。李锡伦等十几个徒弟们每天跟着刘九爷习武,李锡伦练的是金纂提炉大枪,人称“三虎”(其余二虎为刘金鹞,赵金雕)之一,“京北大枪”恩涛。一天,师父刘九爷得知土匪当晚要抢毗邻的银楼,就跟徒弟们说:“今天提前散场,早早回家。今晚可能有土匪砸明火,抢银楼。”可这些徒弟正年轻气盛,偏偏不走,想看土匪是怎么抢银楼。当晚8点左右,土匪的10余辆马车进了阳坊村,把车停在了村边光裕成家门口。只留少数人看守车,其余几十人头缠毛巾,插支香(土匪标记),翻墙而过来到银楼上。刹那间,就把银楼洗劫一空。这时土匪翻墙往回走时,被看热闹的武馆众徒弟上前拦住,打抱不平,要求土匪把财物留下,土匪看都是二十左右的后生,根本没放眼里,话都不搭就往车上走,武馆众徒弟怒从心中起,其中李小岩(李锡伦师弟)当时手持一根链子鞭(也叫掌中甩,狐狸鞭),一鞭就朝一个土匪脑袋打了过去,这个士匪也没留意,一下子就被打死了。武馆众徒弟一看打死了人,都傻眼了,愣在当场。其余土匪见势不好,拿着财物跑回车中逃走了。没过几天,土匪托人给武馆刘九爷带来一封信,内容是:“我们抢了你们的东西,如数奉还。但你们打死了我们一个人,要武馆把凶手交出抵命。”落款通县西集人。刘九爷看后,就跟徒弟们研究此事。这时李锡伦先生说出三条:一、人不能交;二、会武比试;三、打官司我出钱。大家听后,心里就有了底,便托人把信带回。又过些日子,正当阳坊每年四月庙会那天,土匪来了一些人找武馆的人算账。双方约定武馆比武,第一个出场的是“京北大枪”李锡伦,对方出场的是个年轻武士,手持腰刀,经过简短对话,开始比武。有道是一寸长一寸强,手持大枪的李锡伦,专取对方下裆,敌进我退,敌退我进,不离下裆,打得对方站不稳脚,甘拜下风。后经询问,方知是“京北大枪”李锡伦,武士忙说:“我师父很敬佩恩涛的为人,我更得佩服了。不打不成交,我们告辞了。从此,西集人再也没来,此事就算了结了。
1903年,李锡伦先生请名师建宅院。1905年,宅院竣工,举行了落成典礼,前来参加祝贺的人络绎不绝,上至达官显要下至平民百姓。光绪皇帝赏赠匾额“光裕镖局”,“天下第一羊”(给光绪进贡乌珠穆沁羊),慈禧太后赏赠匾额“正大光明”。庆王爷落款金字额“见义勇为”顺天府尹落款金字匾额“乐善好德”昌平知州赠送金字匾额“正直乡里”,延庆知州落款金字匾额“鞠躬尽瘁”通州知州落款金字匾额“谦恭俭让”。昌平清真寺送“圣眷锡荣”悬挂南院正堂外(现在还有老照片可见),后来还有自己为客栈提写的“月朗斋”等等,据说家中最多时共有匾额64块。当时阳坊地区各村都前来会演、搭戏台、唱大戏,一连七天,甚是隆重热闹,这足以说明李锡伦先生的威望之高!
1924年一天,张宗昌的军队在西贯市村边遭到了冯玉祥军队伏击,打死了张宗昌军队一个排长:冯玉祥军队打赢就撤走了,张宗昌军队就找西贯市村算账,有两个骑兵正拉着清真寺阿訇游街,要求交出伏击的人,交不出就把阿訇解往昌平城里枪毙。这时,李锡伦知道后,马上走到了这两个骑兵的跟前,大声地说:“我是这儿一村之长,有什么事跟我说,与阿訇无关。”这两个骑兵马上把枪口对准了他,李锡伦用胸口对着两个骑兵的枪口,毫不畏惧的说“我认识你们司令张宗昌、师长潘鸿钧。”边说边逼近枪口,逼得两个骑兵节节后退,直到把枪放下。在远处偷看的人无不佩服。那两个骑兵说:“那好,你跟我们走一趟!”“走,见你们长官去。”刚出村口不远,就迎面来了一个牵着骡子的人,一眼就看见李锡伦,忙说:“四老爷,您这是上哪去呀?为什么不骑马呀?”李锡伦说:“我跟他们去一趟。”那人说:“那您骑上我这骡子吧!”这两个骑兵一看,这个人来头不小,说不定还真认识他们长官,于是就对李锡伦说:“那你回去吧!”就这样把一场灾难给化解了。
由于民国初期,军阀混战,兵荒马乱,民不聊生,经常出现一些绑匪绑票索钱。有一天,一群绑匪闯入阳坊大庙镇公所,把所里的人都拘押起来要钱,没钱就要命。这时,有人禀报了李四爷。李锡伦知道后,疾步向镇公所走去。当走到镇公所时,他双手倒背,哼着小曲,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,大声地说:“赶快准备,昌平县来军队了!赶快迎接军队!’看见了绑匪,忙问:“他们是哪部分的?赶快给他们俩钱,打发他们走,准备迎接军队!”这时,绑匪一看,要来军队,肯定没什么好果子吃了,很快就撤走了,镇公所的人质被解救了。大家被李四爷的机智勇敢感动得热泪盈眶。
降伏败兵,解救两村百姓
1926年,李锡伦先生年已五旬,正是军阀混战年代。冯玉祥军队攻打南口,南口守军弃城而逃,大约有1连的败兵逃到了阳坊、西贯市两村结合部戏台西侧茶棚处暂息,酝酿洗劫两村百姓补充给养。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李锡伦先生耳朵里,于是他很快不知从哪里借了一套校级军服,腰间挎一把手枪,又找了两个村民,身着军装,每人腰间挎一把盒子枪,乔装打扮成护兵,就这样大摇大摆的来到了茶棚跟前,李锡伦先生大喊一声:“你们的长官是谁,我有话对他讲。”那个败兵连长猛然一看,眼前站着一位威风凛凛手持武器的校级军官,左右两旁还站着两个手握盒子枪的护兵。李锡伦先生大声地对他说:“现在我已在村边布置了一个团的兵力把你们包围,摆在你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,放下武器缴械投降,发给你们每人五块大洋和便衣,遣散回家。败兵连长及其士兵听了这几句话,胆战心惊,心想,刚逃出火海又跳入火坑,已是精疲力尽,饥寒交迫,前途渺茫。于是他们经过商议,觉得这样的好机会不能错过,同意缴械投降,连长带头,其余人纷纷放下武器。李锡伦先生派一个护兵回去报信,把事先准备好的银元和衣物,赶着马车送到降兵面前,登记入册,每人领到了足额银元,换上了便衣,很快就各奔他乡了。
李锡伦先生迅速处理完善后事宜,这消息风驰电掣一般传遍了两村,百姓互相祝贺躲过一劫。大家纷纷赞扬李恩涛先生大智大勇,用自己的钱财解救两村百姓于水火。后来,此事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佳话,流传至今。
由于李锡伦先生武艺高强,仗义疏财,深受村民们爱戴,年仅20出头就被全村人推举为族长,后被周围38个半村推举为里长。至今在民间,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昌平县县太爷上任前,必须先到西贯市拜访李四爷。”可见他的名望之大。
京张铁路建成后,昔日辉煌的西光裕镖局就不存在了。为了生计,李锡伦开办过西大兴杂货店,大兴堂药店,以及月朗斋客栈,因为见多了江湖的腥风血雨,坚决不把武功传给后人,从此贯市李金纂提炉大枪成为绝唱。1935年老舍先生以李锡伦为原型创作了《断魂枪》,其主人公“神枪沙子龙”经营的客栈就是月朗斋客栈。
儿媳是昌平县很有名望的韩子旺先生的闺女,1936年6月14日,儿媳坐轿子回娘家探亲,他老人家也想会会亲家,就一同去了。儿媳让他坐车,他碍于礼节,说什么也不肯坐,坚持走路。由于一路劳累,傍晚,在清真寺做完礼拜后,身体觉得有点不适,就靠着一棵大松树休息,被阿訇及众乡老看见后,忙把他搀扶到讲堂炕上躺下,没想到他就这样归真了。李锡伦归真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昌平县城内外,广大回族群众与各界知名人士都云集到礼拜寺前,为李锡伦送别。沿途各村群众闻讯后,无不为之悲痛不已,也跟随送行。有几百人之众把李锡伦送到家中,按伊斯兰教的礼仪进行了安葬。事后给他举办七日纪念时,昌平县以及各村送的牛羊满院,挽幛满房。
李锡伦先生的人生可以用一首打油诗来概括一下:武艺强,口才好,智勇双全传四方,敌人面前不畏惧,挺身而出迎敌枪,赴汤蹈火救百姓,一方人民度安康,久与官场打交道,从来不谋一官当,谦虚朴素恭俭让,德高望重美名扬。
|
|